當前位置:首頁 > 河北 > 花一份錢看兩部電影!經(jīng)典加映短片你看過幾部? 正文

花一份錢看兩部電影!經(jīng)典加映短片你看過幾部?

來源:千龍網(wǎng)   作者:陜西   時間:2025-03-16 09:18:46
花一份錢看兩部電影 經(jīng)典加映短片你看過幾部? 時長:02:13 來源:電影網(wǎng) 展開

花一份錢看兩部電影 經(jīng)典加映短片你看過幾部?收起

時長:02:13建議WIFI下打開


電影網(wǎng)專稿你有沒有體驗過,花份花一張票錢,兩部可以看到兩部電影呢?這并非是電影短片特別的可能,而是經(jīng)典加映部分電影會有“加映短片”的概念,尤其是看過在不少動畫電影中,均有這樣的花份現(xiàn)象。



迪士尼動畫電影《星愿》上映時,兩部在正片前加映的電影短片特別紀念短片《迪士尼動畫·筑夢100年》。正片品質雖然被不少觀眾詬病,經(jīng)典加映無法匹配迪士尼動畫百年的看過意義,但是花份在這支獨立短片中,看到迪士尼動畫過去所有角色集結,兩部已經(jīng)值回票價。電影短片


無獨有偶,經(jīng)典加映在即將于本周上映的看過動畫電影《飛鴨向前沖》,也在正片前加映了一部“小黃人”全新短片《月球之上》。



這種現(xiàn)象實際上早已司空見慣,曾備受外界關注的短片《包寶寶》同樣以加映短片的形式,出現(xiàn)在電影《超人總動員2》之前。


很多人會好奇,這種模式是什么呢?“加映短片”又是怎么樣才會出現(xiàn)呢?


01.


“加映短片”是很多電影制作方在正片前,附加的一段自家出品的短片。比如《飛鴨向前沖》的制作方正是成功將“小黃人”打造成全球IP的照明娛樂。


但大家千萬不要因為進場看見和正片畫風差距太大,而草草退場哦。短片《包寶寶》是近幾年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首次大規(guī)模出現(xiàn)的這類加映短片。當時不少影院甚至多渠道聲明,千萬不要因為看見和正片《超人總動員2》不一樣的動畫,就以為自己進錯影廳了。



事實上,在不少好萊塢電影中,尤其是動畫電影的正片之前,都會安排加映短片進行放映,最具代表的就是迪士尼旗下制作和發(fā)行的影片。


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短片《暴力云與送子鸛》,就是《飛屋環(huán)游記》的映前短片;曾經(jīng)萌化不少觀眾的短片《鷸》就曾是《海底總動員2》的映前短片。



這些短片都或多或少能看到迪士尼動畫制作的進步,這些短片宛如一些實驗作品,挑戰(zhàn)行業(yè)自身的技術上限。尤其是在短片《鷸》中,觀眾看到了皮克斯在動畫毛發(fā)技術的精進,尤其鳥類羽毛在不同狀態(tài)上的變化,或隨風拂動,或水泡過后的凌亂,或抖落沙子時的靈動,近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最終,這支短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除了上述同一制作方的參與之外,相同發(fā)行方同樣會有類似操作。譬如在迪士尼2011年,制作發(fā)行的電影《玩偶大電影》前,就附加了皮克斯動畫短片《玩具總動員:小玩具》。


2010年,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3》風靡全球,讓這個IP價值達到峰值,更是一舉入圍了次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提名,并獲得了最佳動畫長片。彼時已經(jīng)宣布該系列只做三部曲,或許為了讓“胡迪”和“巴斯光年”的商業(yè)價值得到延續(xù),2011分別推出了短片《玩具總動員:小玩具》和《夏威夷假期》,后則隨《賽車總動員2》貼片上映。



品牌延續(xù)中,甚至有不少短片在制作時,也會延續(xù)了此前系列長片的素材。比如隨《機器人總動員》貼片上映的《魔術師和兔子》,部分影片素材就取材自《料理鼠王》。



不少真人電影前同樣不乏這類映前短片,譬如《美女與野獸3D》前就附加了短片《魔發(fā)奇緣番外篇:麻煩不斷》、《灰姑娘》前則有短片《冰雪奇緣:生日禮物》。


雖然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從類型上就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仔細研究也能發(fā)現(xiàn),不管是“灰姑娘”還是“艾莎”和“安娜”,都屬于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兩者的聯(lián)系也讓影片帶來了足夠的聯(lián)動性。



除了迪士尼、照明娛樂之外,不少影業(yè)均有類似的模式,華納兄弟就曾在其出品發(fā)行的電影《快樂的大腳2》前,加映了動畫短片《翠兒和大傻貓》。


除了上述之外,這種短片的露出,也很大程度上給了制作團隊,尤其是導演很多露出的機會。譬如導演石之予在短片《包寶寶》的成功之后,很快就有了動畫長片《青春變形記》的創(chuàng)作機會。



02.


映前的“加映短片”習俗由來已久,在早期電影出現(xiàn)的時候,膠片成本,以及工業(yè)本身的限制,不少電影商也能拍攝短片,在尚未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這些短片通常會和長片一同放映。當然,那時候的長片電影時長也不會動輒在2小時以上,給了很多劇情短片足夠的空間。


因此,如今不少時長超過10分鐘的短片,均難以得到加映的資格。正片時長的變化,這種加映短片的情況更多發(fā)生在動畫電影的范疇中。



前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嚴定憲曾在采訪中提及,“以前的動畫短片一般是在放故事長片之前加映的,后來影院也開始把經(jīng)濟效益放在第一位了,如果加映的動畫短片太長、太多,會占用他們放故事片的場次,影響收益。所以我當廠長的時候也要求短片盡量短,這樣影院更愿意放,系列片、連續(xù)劇影院也愿意放,這場故事片之前可以加放一集,下一場再放下一集。”


甚至在上世紀60年代前后,不是每家都有電視機,很多電影都是通過露天放映的形式和觀眾見面。在這些電影前,多數(shù)都會加入一段近段時間的新聞片。這一點在電影《一秒鐘》中有著非常直接的表達。



后來電視機的普及,這段新聞短片的位置,慢慢就被部分短片取代。這種正片前放短片,反而成為很多70后、80后兒時戶外放映時的美好回憶。


只是隨著影院商業(yè)化的拓展,映前廣告,以及映前預告片等內容的增加,也慢慢占據(jù)了不少短片時長的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早年發(fā)行方就不愿意收購短片,導致當下不少短片很難有合適和觀眾見面的途徑。



除了在這類院線電影放映中,時有遇見。不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等影節(jié)展映的“關注影人”單元中,也經(jīng)常會有策展人將該影人過往的“短片+長片”進行組合放映。譬如導演孔大山導演《宇宙探索編輯部》在線下影展放映中,多數(shù)會加映他過去的短片《法制未來時》。兩部作品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回顧影史,這一短片商業(yè)模式在不少國家地區(qū)都出現(xiàn)過。譬如關錦鵬導演曾創(chuàng)作了短片《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這支短片當時僅在日本發(fā)行,作為映前短片和觀眾見面。



包括在法國,隨著電影多功能廳的不斷增多,短片電影的放映開始受到院線排擠,放映數(shù)量成倍減少。面對這種不利于短片電影發(fā)展的局面,法國相關機構提倡影院在放映正片之前加映短片,即所謂的“短片電影套裝放映”制度,對實行這一制度較好的影院,也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畢竟,不少短片是讓很多新人導演被觀眾記住的“第一幀”,如今越來越多短片或是上線流媒體,或是吸引影節(jié)影展的部分觀眾,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和觀眾見面。


偶爾“映前短片”模式的出現(xiàn),讓大家在感受長片美好的同時,也享受短片的精巧。


標簽:

責任編輯: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