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長安三萬里》:一場關(guān)于大唐的“萬里歸途”
電影網(wǎng)專稿自《哪吒之魔童降世》起,萬里歸途國漫正式宣告崛起。解讀古典神話、長安場關(guān)民間傳說、萬里歸途四大名著……國漫的解讀題材不斷推陳出新,始終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終極目標(biāo)。長安場關(guān)一部部各具特色的萬里歸途國產(chǎn)動漫匯聚成一條大江,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解讀文化自信。
就在7月8日,長安場關(guān)《長安三萬里》上映。萬里歸途作為新文化的解讀第一部,《長安三萬里》在歷史脈絡(luò)之下開展大唐的長安場關(guān)文人故事。歷史、萬里歸途詩文、解讀神韻,長安場關(guān)共同構(gòu)成了蕩氣回腸的長安,長安三萬里,每一步都有新收獲。
就這樣,一萬里、再一萬里,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走上這趟終點為盛唐的“萬里歸途”吧!
長安一萬里:史
盛唐重現(xiàn) · 老少咸宜
● 史實
《長安三萬里》選擇了幾乎零門檻的歷史題材,無論男女老少,在觀影過程中都會感到親切熟悉。電影中涉及到了安史之亂、吐蕃之戰(zhàn)、揚一益二等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穼?,只要調(diào)動中學(xué)時代的知識,就可以輕易打開《長安三萬里》的大門。
在安史之亂中,李白、杜甫、高適、王昌齡等詩人都有過驚濤駭浪的人生際遇,電影也圍繞著具體的人展開故事,用小切口講述大歷史。
● 城市
影如其名,《長安三萬里》采用了巨大篇幅描繪了長安。長安是唐朝的首都,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匯聚著來自各地的居民。長安是文人立身揚名的夢想之都,李白被召入宮廷做翰林供奉時,知名度在長安水漲船高,并見到了賞識自己的賀知章,這位老前輩比李白要大四十多歲。
孟浩然40歲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他在秘書省參加聯(lián)詩會時,用一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舉奪魁,在長安一戰(zhàn)成名......
長安、揚州,都是當(dāng)時天下最繁華最富庶的城市。電影對于這幾座城市經(jīng)濟繁榮、文化爭鳴、風(fēng)景秀美的描畫,瞬間將觀眾拽入大唐盛世。正因如此,當(dāng)我們看到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節(jié)點時,才會更加哀嘆、惋憾。
長安二萬里:詩
見天地 · 見眾生 · 見自己
● 詩風(fēng)
電影開篇定調(diào):“在我唐朝,上至君王,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會寫詩。”唐詩不單單是國粹的流淌,還幫助我們見天地、見眾生。李白、杜甫,是唐詩的兩座風(fēng)格迥異的高峰。
● 見天地
李白的詩歌“見天地”,常常聚焦于浩渺宇宙、人類精神和昂揚斗志,深受年輕人喜愛。
電影用超現(xiàn)實手法表現(xiàn)了《將進酒》意境。《長安三萬里》項目歷時三年,其中《將進酒》片段的制作就耗費兩年時間。李太白、岑夫子、丹丘生,這些活在傳說和詩篇中的姓名,一同駕鶴云游,看盡長安盛景,共享滿懷豪情。
● 見眾生
杜甫的詩“見眾生”,關(guān)心社會百態(tài),尤其是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杜甫用三吏三別訴說了太多勞苦民眾的辛酸淚。
雖說很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更喜歡李白的飄逸瀟灑、李商隱的纏綿悱惻,但是人過中年以后,杜甫那些懇切的文字,反而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長安三萬里》給我們機會用全新的眼光來認(rèn)知唐詩,我們從詩中不斷“見天地”、“見眾生”,最終走向“見自己”。
長安三萬里:神
見天地 · 見眾生 · 見自己
● 神韻
大唐之所以氣貫長虹,就在于“神韻”二字。
每一位詩人,都在用他的作品、經(jīng)歷和人格魅力,為我們提供精神上的寄托。
● 李杜
儒家文化講究中庸之道,但李白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在社會規(guī)訓(xùn)中活出了真我風(fēng)采。
而杜甫又是“儒”的極致,即便自己再艱難困苦,已然“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他心里仍然裝著全天下的寒士,這樣一種憂國憂民的抱負(fù)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同樣是深刻的榜樣。
● 真實
《長安三萬里》對于詩人的刻畫傾向于世俗化、真實化,這是一個個在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他們的人物形象不該出于刻板印象,而是應(yīng)該以詩歌為標(biāo)尺、以史實為參考。
大肚腩的李白擁有立體飽滿的人物性格,耿直刻板的高適也曾鮮衣怒馬快意恩仇,禪意滿滿的王維也喜愛與豪飲才子結(jié)交。唯有真實的人格,才能傳達出大唐千分之一的神韻。
《長安三萬里》,撲面而來的就是一份濃烈的家國情懷。每一位詩人的個性迥異、命運多舛,但背后都是對于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深沉責(zé)任。這些才子之間的友情,也因為詩歌而變得更加絢爛,更因為時代動蕩而愈發(fā)情比金堅。
歷史、詩歌和神韻,蘊含著每一位觀眾屬于自己的生活哲思。文人們昂揚的精神面貌背后,是強盛的國力在支撐。千年之后,恰逢另一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