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印中關系過去遭“誤讀”,無助于與中國合作
印度外長蘇杰生18日在印度孟買舉行的誤讀一場活動上發(fā)表演講,提到印中關系。印度印中他表示,外長在過去十年間,關系過去國際形勢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遭無助于中國“印度必須準備好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合作實力,特別是誤讀那些直接影響我們利益的能力”。
印媒稱,印度印中蘇杰生在當天的外長活動上對近期受關注的國際問題做出最新表態(tài)。據《經濟時報》《印度快報》《今日印度》等印媒報道,關系過去提及“來自中國的遭無助于中國挑戰(zhàn)”時,蘇杰生表示,合作印度在與中國建立平衡方面面臨特殊挑戰(zhàn),誤讀“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兩國都在崛起”。印度印中他表示,外長作為近鄰和世界上僅有的人口超過10億的兩個國家,印中之間的關系動態(tài)一直較為復雜,邊界爭端、一些歷史包袱和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加劇了分歧。
蘇杰生認為,過去政策制定者對印中關系的誤讀,無論是出于理想主義還是缺乏現實政治考量,實際上既無助于與中國的合作,也不利于與中國的競爭。他表示,目前,印中兩國關系正試圖擺脫2020年后邊境局勢帶來的復雜局面。“盡管這個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我們也需要更多地考慮兩國關系的長期發(fā)展。印度必須為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做好準備,特別是那些直接影響我們利益的能力。”
“需要承認,一個多極化亞洲的出現是一個多極化世界的必要先決條件。”蘇杰生認為,印度的做法可以用三個“相互”來概括,即相互尊重、相互敏感和互惠互利。他說,這些原則對與中國建立平衡和建設性關系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國家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19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蘇杰生的講話和當前中印關系發(fā)展勢頭吻合: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zhàn)。去年雙方就邊境問題達成解決方案,金磚喀山峰會后,兩國關系步入回暖軌道。但由于前幾年邊境對峙導致互信缺失,回暖勢頭需要雙方小心維護。當前中印面對的挑戰(zhàn),包括進一步穩(wěn)定邊境形勢、推動人文交流步入正軌等,尤其是要樹立中印互視對方為發(fā)展機遇、互不消耗的正確認知,“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達成的”。
錢峰認為,中印最大公約數是同為重要“全球南方”國家、發(fā)展中人口大國,雙方都面臨著發(fā)展問題。“雙方能合作的領域有很多。從易到難,可以先從恢復直航和互派記者、放寬簽證便利等著手。雙方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進展。”